鼎点娱乐

你的位置: 鼎点娱乐 > 最新动态 >
最新动态
我国第一支军用霰弹枪设计之初有哪些实验? 数据如何?
发布日期:2024-08-22 20:17    点击次数:60

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研制期间,09式霰弹枪试验消耗大量弹药

记者:这款霰弹枪经历了怎样的研制历程,攻克了哪些技术难关,有哪些幕后经历?

买:军用霰弹枪系统研制工作历时四年,经过方案论证阶段、工程研制阶段(包括初样机阶段和正样机阶段)、设计定型阶段(包括国家靶场设计定型试验和部队试验),圆满完成了研制工作,通过设计定型试验的全面考核。研制期间,试制样枪数十余支,试验消耗各种弹药10余万发。

方案论证阶段

2005年初,军用霰弹枪系统项目启动后,为了深入了解部队对军用霰弹枪系统的战术需求,在军方的组织下,设计师一行人先后走访了三军特种部队及某陆军指挥学院等单位,就霰弹枪的发射方式、供弹方式、枪托形式、弹种配备以及瞄具配备等进行部队调研。当时,我们先后拿出多套研制方案,如弹匣式霰弹枪、下挂霰弹枪(下挂于95式步枪)、无托霰弹枪及伸缩托霰弹枪等,最终,确定了伸缩托霰弹枪方案以及配用的杀伤霰弹方案。

09式霰弹枪已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方案论证阶段,解决了许多核心技术问题,弹药方面的问题如下:

杀伤霰弹起初采用分体式弹托,射击密集度非常不稳定。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展开技术攻关。弹托分别采用一体式、嵌套式结构,同时采用不同的弹托材料以及增设杯托结构,对各种设计进行多种组合并试验,最终证明将弹托改为铝杯托与低压聚乙烯注塑成一体的结构后,射击密集度能够满足系统指标要求。

另外,试验中还出现霰弹中的钨球弹丸没有从铝杯托中分离出来而形成“独头弹”以及弹着点散布没有规律的现象。通过分析,发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弹丸前部的封口片在入膛时卡在弹托口部,没能与弹托分离,或者分离时机不一致。后来,我们将封口片材料改为易碎材料,入膛时就碎裂,保证了钨球弹丸与弹托的顺利分离,同时降低了封口片对分离过程的干扰,初步解决了上述问题。

枪械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供弹可靠性不好。原因有二:一是枪械控制出弹的环节较多而影响供弹可靠性。经过分析,我们采取去掉中间件控制板而利用枪机直接控制定位板,当抛壳后,枪机连杆上的凹槽让开定位板上的凸起,从而解脱定位板达到控制出弹的目的;二是枪机后坐速度大,致使托弹板上跳而影响供弹可靠性。通过采取强制机构,使得托弹板在下一发弹出弹仓前被定位板可靠地限制在下方位置不能上抬,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采取这些有效措施,解决了霰弹枪的供弹可靠性。

解决了一系列核心技术问题后,2005年11月,军用霰弹枪系统通过方案评审,转入工程研制阶段。

工程研制阶段

这一阶段,经过两年多的研制,先后完成了初样机和正样机的设计、试制、试验及鉴定工作。

工程研制阶段主要解决了弹壳贴膛、杀伤霰弹弹托高温气化、特种环境下的霰弹枪可靠性、霰弹枪闭锁机构强度等技术问题。

弹壳贴膛问题 试验中,当霰弹枪连续射击几十发后,弹膛内有大量残余物附着,随着残余物的不断增加,将弹膛内壁与弹壳之间的间隙堵塞,使弹壳卡在弹膛壁上,弹壳无法被顺利抽出。经分析确认,主要是由于膛压超过了弹壳的承受压力。根据内弹道理论,降低起动膛压可以降低最高膛压。具体措施是增加弹壳药室容积,以降低发射药装填密度,同时降低发射药燃烧速度。

普通霰弹弹托与我国新型杀伤霰弹弹托三维结构图对比。普通霰弹弹托为低密度聚乙烯注塑成型;而我国新型杀伤霰弹弹托增设了杯托、底垫,并将铝制杯托、底垫和低密度聚乙烯弹托注塑为一体式,解决了钨合金球形弹丸发射时对枪膛磨损以及弹托气化的技术难题

弹托高温气化 在高温试验时发现,杀伤霰弹弹托材料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产生气化,进入导气室后又重新凝固粘附到气室、活塞以及弹仓管外壁,造成摩擦阻力增大,导致枪机复进不到位。针对这一问题,在弹托底部加注了不易被气化的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底垫,防止了弹托的高温气化。

特种环境下的霰弹枪可靠性 主要是在扬尘、淋雨、浸河水等特种环境条件下出现了自动机复进不到位的故障。我们经过反复优化匹配结构参数,最终将霰弹枪的导气调节装置在原来的大、小导气孔两个位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档封闭气室位置,在该位置上导气孔完全关闭。武装泅渡前封闭气室,使泥沙很难进入导气室,避免导气室内泥沙沉积;射击前则将调节装置调节到合适的导气孔位置。

霰弹枪闭锁机构强度 在对霰弹枪进行的综合寿命试验中,曾出现机头闭锁突笋断裂问题。为了提高闭锁机构的强度,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大机头闭锁突笋的厚度,并加大闭锁支撑面根部圆角。闭锁机构改进后,样枪可顺利完成5000发实弹射击。

关键技术问题解决后,2008年3月,军用霰弹枪顺利通过了正样机鉴定,自此转入设计定型阶段。

QBS09式18.4 mm霰弹枪与国外同类武器性能对比

设计定型阶段

这一阶段完成了国家靶场设计定型试验和部队试验(热/海区、风沙区和寒区)。针对各项试验,特别是部队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对军用霰弹枪系统进行进一步改进,主要是解决了诸如下护手刚度不足、枪托底板偏小、枪托易拉脱等勤务使用问题。

2009年,军用霰弹枪系统通过了设计定型,被列为我军制式装备。

相比于国外同类霰弹枪,我国军用霰弹枪全长最短,但有效射程最远

记者:部队试验后,对军用霰弹枪的反映如何?

买:承试部队对军用霰弹枪系统反映良好,普遍认为,作为第一支拟装备我军的军用霰弹枪系统,其设计理念在适应当代特种作战环境要求上有很大突破,勤务操作使用方便,人机工效合理,威力大,可靠性好,适用于城市、沙漠、丛林等环境近距离搜索、突击等任务,适合我军特种分队实战使用,也适合公安、武警部队反恐作战使用。

记者:这款军用霰弹枪与国外著名军警霰弹枪相比,性能上有哪些突破?

买:可以看一下我国军用霰弹枪与国外现装备的战术霰弹枪主要性能对比表。

由对比表可以看出,我国QBS09式霰弹枪具有以下超越性能:

——有效射程达到100m,而国外霰弹枪有效射程一般为50m,其在有效射程方面实现了大的飞跃,是目前世界上有效射程最远的军用霰弹枪;同时,杀伤霰弹的弹丸数量为14粒,是目前世界已装备的军用霰弹弹丸数量之最,具有很高的侵彻威力。

——全枪质量及长度明显小于国外几种战术霰弹枪,机动性能好。

另外,我国军用霰弹枪可靠性好,与其他制式枪械一样通过了扬尘、淋雨、浸河水等恶劣环境试验的考核。

记者:有效射程有如此大的飞跃,是如何实现的?这里一定包含了许多创新之处吧。

买:有效射程的突破,主要得益于弹丸采用高密度钨合金和高速霰弹发射技术,提高了弹丸的存速能力,从而使霰弹的有效射程得以提升。

普通霰弹,譬如美军用作杀伤性弹药的00号鹿弹,其弹丸通常采用钢(密度7.8g/cm3)或铅合金(密度11g/cm3)制造,枪口初速一般在335~370m/s之间,所以其外弹道特性较差,有效射程很难提高。而我国的新型18.4mm杀伤霰弹弹丸采用高密度钨合金,密度达到19g/cm3,枪口初速达420m/s,外弹道性能大大提高,从而使得有效射程得以大幅提升。

记者:其他创新之处还有哪些?

买:在霰弹枪系统的研制中,我们有多项技术创新。除高速霰弹技术外,主要创新之处还体现在:

——创新设计了包容式弹托结构,增设了杯托、底垫,并将铝制杯托、底垫和低密度聚乙烯弹托注塑为一体式,解决了钨合金球形弹丸发射时对枪膛磨损以及弹托气化的技术难题。

——创新设计了枪身与枪托弹性联接的缓冲结构,抵肩射击时,枪身相对于枪托可后坐一段距离,能有效降低可感后坐,解决了发射高速霰弹后坐力大的技术难题。

——创新设计了筒式弹仓外套环形活塞的结构,使霰弹枪结构更加紧凑,动力协调,保证了自动机运动的稳定性。

——在表面处理工艺方面,枪管内膛采用镀镍磷合金处理工艺,更环保,避免了以往枪管内膛镀铬造成的环境污染。

记者:定型的霰弹枪系统还包括背装具,说明我军对武器系统的附件装具越来越重视了,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套背装具的特点。

买:早在军用霰弹枪系统论证时,背装具就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旨在为士兵提供有效使用的一个完善体系。霰弹枪背装具由三点式枪背带、战术背心、霰弹携行袋等组成。背装具中的三点式枪背带、战术背心与我军95式枪族所配用的一致,提高了装备的通用性,只是由于要携行霰弹,因此增设了霰弹携行袋。

霰弹枪背装具采用模块化设计、组合携行方式,使用灵活。枪背带采用三点式结构,可贴切、可靠装载枪支,便于快速出枪。战术背心在前胸、后背、腰间设计有多条固定带,方便相互插接。战术背心还可扩展漂浮功能和防弹功能,功能性很强。霰弹携行袋采用盒式翻盖结构,内置相互独立的10个弹仓,装取快捷;袋盖采用双保险闭合结构,使霰弹不易脱落。将携行袋组件背面的插绊穿入战术背心表面固定带后,再穿入携行袋组件背面的固定带,即完成携行袋与战术背心的组装,十分方便。

记者:霰弹枪的特性就在于使用弹药的多样性,下一步,我们是否还会开发更多用途的弹药?

买:各国军、民用霰弹枪口径都是相同的,所以,我国的军用霰弹枪可以通用国内外各种霰弹。当然,开发我国自己的各种用途霰弹也是十分必要的。

记者: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全文完)